
2025山东济南茶博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2025年10月24-27日于泉城济南举办,感兴趣的茶友欢迎前来参观!
茶,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符号,其礼仪传承千年,早已超越 “解渴” 的本质,成为承载尊重、涵养与社交智慧的文化载体。从唐代陆羽《茶经》奠定的饮茶范式,到宋代点茶的雅致规程,再到明清散茶冲泡的简约礼仪,茶礼仪始终随时代演变,却始终坚守 “和、敬、清、寂” 的核心精神。如今,掌握基本茶礼仪,不仅能让品茗更具仪式感,更能在社交场合中传递诚意与修养。
一、日常待客:细节处见尊重家庭或朋友小聚的饮茶场景中,茶礼仪虽不似正式场合严苛,却更重 “随心而不失礼”。首先是备茶环节,需根据客人喜好选择茶品 —— 长辈宜选温润的普洱、红茶,年轻人可尝试清香的绿茶、白茶,若有客人初次饮茶,应避免过于苦涩的岩茶或浓茶。茶具需提前洗净沥干,避免水渍残留影响观感;泡茶前可向客人展示茶叶,简要介绍茶名与产地,如 “今天泡的是武夷山正岩肉桂,带有独特的桂皮香”,既显用心,也能引发话题。
展开剩余78%泡茶时,“温杯洁具” 是基础步骤:用沸水淋烫茶壶、茶杯,既能去除茶具异味,也能提升茶具温度,让茶叶更好地释放香气。斟茶时需遵循 “浅茶满酒” 的古训,茶水一般斟至茶杯七分满,既方便客人持杯,也留有余地欣赏茶汤色泽。敬茶顺序讲究 “先长后幼、先客后主”,若客人较多,可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敬茶,递茶时双手持杯沿下方,避免手指触碰杯口;若使用盖碗,可将盖碗置于茶盘上,轻声示意客人自取,避免烫手。客人饮茶后,应及时添水,一般茶汤冲泡 3-5 次后需更换新茶,不可让客人饮用味道寡淡的 “残茶”。
二、正式场合:规程中显雅致商务茶会、茶艺表演等正式场合,茶礼仪更注重规范性与仪式感,每一个动作都暗含文化寓意。着装需整洁得体,避免过于随意的休闲装或浓妆艳抹,男士可着中山装、衬衫,女士可穿旗袍、素雅连衣裙,展现对场合的尊重。泡茶者需保持姿态端庄,坐姿端正,双手操作茶具时轻柔稳健,避免茶具碰撞发出声响。
正式泡茶流程中,“醒茶” 是关键步骤之一:对于紧压茶(如普洱饼茶)或陈茶,需用沸水快速冲泡后倒掉茶汤,既能唤醒茶叶活性,也能去除杂质。冲泡时,水流需轻柔匀速,如冲泡绿茶时宜用 “高冲低斟” 的手法 —— 水壶抬高,让水流缓慢注入茶杯,避免冲击茶叶导致茶汤浑浊;而冲泡红茶、普洱时,可稍低壶位,让水流集中,激发茶叶香气。分茶时需使用公道杯,先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待茶汤均匀后再分至各杯,确保每位客人杯中茶汤浓度一致,体现 “平等” 之意。
品茶时,客人需遵循 “观、闻、品” 的步骤:先欣赏茶汤的色泽,如绿茶的嫩绿、红茶的红艳、普洱的琥珀色;再轻嗅杯盖或杯沿的香气,分辨花香、果香、木香等层次;最后小口品茶,让茶汤在口中停留片刻,感受滋味的变化,不可狼吞虎咽或出声饮茶。若对茶品表示赞赏,可轻声说 “茶香醇厚”“回甘明显”,避免夸张喧哗;若需暂离座位,应将茶杯轻轻置于茶盘上,不可随意摆放。
三、核心动作规范:小举动藏文化茶礼仪的细节虽多,却有几个核心动作需重点掌握,避免失礼。其一为 “持杯”:饮用绿茶时,若用玻璃杯,可拇指与食指捏住杯身中部,中指托住杯底,形成 “三指握杯”;若用盖碗饮茶,需用拇指与食指捏住盖碗边缘,中指顶住盖碗底部,掀起杯盖时轻刮茶汤表面,去除浮沫后再饮用,盖碗不可倒扣,以免显得不尊重。其二为 “拒茶”:若不想再饮茶,无需反复推辞,只需将杯盖轻轻斜搭在杯口,泡茶者便会领会其意,不可将茶杯倒扣或随意拨弄茶具。其三为 “赏器”:面对精致的茶具,可轻声赞叹茶具的工艺,如 “这把紫砂壶的砂质真细腻”,但不可用手随意抚摸他人茶具,尤其是主人珍藏的紫砂壶,避免留下指纹或汗液影响茶具养护。
四、现代茶礼仪:传承中求简约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现代茶礼仪逐渐褪去繁琐的旧式规程,更注重 “实用与文化兼顾”。例如,办公室用马克杯泡茶时,虽无需温杯洁具,却仍需注意斟茶时先让他人、后自己,递茶时说一句 “请喝茶”;朋友聚会用保温杯带茶外出时,分茶前需擦拭杯口,避免污渍沾染,这些细节虽简,却仍延续着 “敬人” 的核心。
茶礼仪的本质,从不是束缚行为的 “规矩”,而是通过一杯茶汤,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温度。无论是家庭待客的轻松随意,还是正式场合的雅致规范,只要心怀尊重,举手投足间自然能展现茶的雅韵与文化的深度。正如古人所言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在一泡一饮之间,感受的不仅是茶的香气,更是东方文化的温润与厚重。
爱茶人不要错过
✏️2025济南茶博会(凤凰茶博会)
⏰ 时间:10月24-27日
地点:山东国际会展中心
万款名茶名器、大师讲座、茶艺表演
前500名观众到会即可领取精美茶礼
发布于:山东省传金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