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地铁站附近,发现了一种特别的“业态”。一些电瓶车后座,竟搭载着一个共享充电宝的借还机,不时还有行人驻足扫码租借。
在肇嘉浜路地铁站,一位附近巡逻的安保人员告诉记者,一台这样的电瓶车停在那里很久了,每隔两三天会有人来给车换电瓶,从而支持充电宝借还机所需要的电量。“生意好像还蛮好的。”
在南京西路地铁站附近,一位正在归还充电宝的女士则表示,如果没有这台机器,就要走进附近的商户还,不如地铁口来得方便。
有生意,说明有需求,但现下这种“野生”的经营模式,却暴露了不少安全问题。最近,在陆家嘴地铁站周边,陆家嘴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人员也发现了30多辆类似的电瓶车。由于这种经营方式涉及到改装,需要把电瓶车的电瓶接到借还机上,因此,每辆车都拖着一根裸露的电线。
电瓶车后面挂着一根裸露的改装电线。
高温和暴雨都会增加这些电线和设备漏电、短路、过热甚至起火风险。再加上设备体积较大,改变了车辆重心,很容易倾倒砸伤行人,且因长期固定,占据了这些地铁站周边本就匮乏的非机动车停放资源。
那么,这些车到底是怎么来的?记者在社交媒体上同时搜索“电瓶车”“充电宝”两个关键词,发现有不少教程专门教授如何改装电瓶车,以及如何申请充电宝借还机设备。一些帖子还把它称作“包租婆的春天”,因为这种经营方式可以避免在固定商铺铺设的租金成本,且随时移动到人流量更密集的演唱会、球赛、展会以及地铁站、商场、医院等人流密集的场所。
不过,不少充电宝借还机的供应商却表示,这种情况属于不正规的经营行为。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充电宝业务往往通过一些代理商进行开展。在申请代理资格时,对方是需要提供经营场地等证明。但实际操作中,也不排除有些代理商申请了借还机后并不放在固定经营场所摆放,而是流动摆放,较难监管。
陆家嘴综合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起初发现这一“创新”经营模式时,大家也做了一些研讨,应该通过哪种方式进行规范。最终认定,该行为的本质是擅自占用道路设摊经营,应当依据《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道路、桥梁、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及其他公共场所设摊经营、兜售物品以及堆放物品,影响市容环境卫生,依法以“占道经营”予以查处。
随后,陆家嘴综合行政执法队启动了专项整治行动,执法队员对涉事电动自行车及其加装设备所占用的城市道路面积进行了现场测量和认定后,约谈共享充电宝运营商相关负责人,责令立即整改。对部分无主电动自行车,依法实施暂扣,并在案发现场张贴《领取物品公告》并拍照留证。截至目前,已处罚3起。
城管部门提醒共享充电宝运营商及个体经营者:任何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必须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进行。“占道经营”不仅违法,非机动车“嫁接”共享充电宝更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同时,也呼吁广大市民游客,选择正规渠道租借充电宝,共同维护安全、有序、整洁的城市环境。
当然,考虑到切实需求,也有市民建议,能否在地铁口显眼位置设置充电宝借还机,方便解决手机电量应急问题,疏堵共治。
传金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